Thursday, March 03, 2022

老友記

第一次去香港的通利琴行是幫人代打澳門的表演,彈得有爛,但就因緣際會初次造訪了這間號稱東南亞最大的樂器行,店址在尖沙咀金馬倫道上,彌敦道地鐵出口直走轉進去就是。對面原來是幾家賣唱片給觀光客的店,無論何時經過,店裡都在放當季最新的香港演唱會DVD,那是影音產品還是可以被拿來當成伴手禮的年代。巨大的樂器行分成三層,一樓放了各種名牌電子樂器,吉他貝斯鍵盤合成器,都擦得光亮,二樓則是擺了樂譜和平台鋼琴,而三樓規劃了一整層放各種價位的空心吉他,冷氣像是不用錢一般不分日夜地吹,防止木頭因為溫度改變而影響音色。第一次進去像是進博物館,連移動都很小心,怕一個轉身後背包撞到琴從架上掉下來,全身家當連人都賣掉也不夠賠。

開始工作之後口袋有了點錢,趁著去香港開會的機會,就去通利買了一把Martin的旅行吉他。那時的夢想還是回到旅店的房間可以用它來寫歌做音樂。事情當然沒有發生,每晚回到飯店房間裡,看見床就只想躺下來而已,連牙都不刷了,怎麼可能想到把吉他拿起來?

後來去通利琴行都是為了拿演唱會的票,外地人在香港沒有住址,要看香港的演唱會只能透過網上售票平台下單,再到指定門市取實體票券。售票口通常都在通利分店裡最偏僻的角落,像是百貨公司處理滿額發票折抵停車業務的櫃檯,總是要你穿州過省把樓地板都踏過一遍才能到達。票口也是香港特色,像那些大街小巷都看得見的匯款找換中心,小小的窗口裏座位比經濟艙還要窄。儘管裡面的售票員永遠都不會有好臉色,在穿梭粵港的那些年,儘管從來只是機械式地交易,也幾乎變成我老友一般的熟面孔。

通利的招牌是黃底黑字,因此在夜裏非常醒目,擅拍香港暗夜光影的杜琪峰在他的《PTU》裏,便拿打烊後的通利作為場景,讓任達華、黃浩然幾個人穿著軍裝,襯著背後過分光亮的鮮黃背景,像是在伸展台走台步一樣,幾個人影從一片漆黑裏面無表情地走到鏡頭前,費洛蒙簡直爆表。當年從東莞盜版音像店裡買回來,打算用它來學廣東話的杜琪峰大全集裡,看到曾經造訪過的地方出現在螢幕上,便像是見到老友般的熟面孔一樣開心。

好久沒有去香港,好久沒彈琴,也好久都找不到理由再踏進樂器行了,城市售票網後來把取票服務改成自助取票機、金馬倫道上的唱片行當然更是早已收掉。甚至連杜琪峰都好久沒有推出作品了。

昨日傳來說通利琴行的創辦人過世了,享年一百零一歲,這才知道原來「通利」這個充滿港味的名字,其實來自於老闆的英文名Thomas TV Lee。

突然有一種像是聽見久沒聯絡的老友過世一樣的情緒。

據說李老闆在進入這個行業之前,是不會演奏任何樂器的,商人只要有利可圖,哪管產品是鮑參翅肚還是鋼琴吉他。然而一個不通曲律的店主,就這麼替幾代的音樂人提供了足以燎原的柴薪和彈藥。

一個城市需要有音樂,希望每個城市裡永遠有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