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une 07, 2018

下山下山愛

看完了《道士下山》。

看書的時候反覆想起《城邦暴力團》、《俠隱》甚至《飛俠阿達》。新派武俠小說有個命題是這樣的,當傳統的冷兵器被火藥淘汰,武林高手在熱兵器時代裡,該如何面對原來只被有限人掌握的傷害技術,一瞬間變成人人得而習之的速成功夫。這樣的窘境,直到韋小寶出場之前,金庸幾乎避而不談。韋小寶身為武俠小說的主角,除逃命術之外竟不習武藝,然而羅刹火槍倒是隨身帶著。袁承志在自己的故事裡雖已是武林盟主,面對西洋軍官的火槍,也「深知不能以武功與之對敵」。韋袁二人在故事的結局裡都選擇隱於江湖,與避秦於香江的作者本人的心態也許不無關係,但也可以說當小說裡出現了熱兵器,整個武林因此結束了

徐皓峰用舊派武俠小說的方式試圖回答新派武俠小說的命題。

《道士下山》裡,山林有精怪、方外人有神通,修行者辟穀、食甘露。該當是蜀山劍俠的路數,但建構整個故事世界觀實在是一條一條學習技擊者日日操持鍛鍊出來的肌肉,形意拳和太極拳像是故事中兩條如「人身上隱藏的槍桿」的肌肉束,「從臀部頂端延伸到腋下,在胳膊上挺起,直到食指」一般貫串由四十九個極短篇集成的長篇故事。讀者彷彿真能如主角一樣,一旦領會了武學中的道理,便能博通萬事萬物的妙竅,能懂咒音、能寫書法、能操古琴、甚至能降妖除魔。而萬事萬物也同時無一不是體會武學的途徑。因為武學不僅僅是武學,所以也無所謂熱冷兵器的優劣。

然而即使領略了高深武功,最後仍是要隱於江湖。

理由並非熱兵器勝過了武功,因為這本是一個尋找在這個世界上何處安置自己的故事。因此主角的名字叫做何安下。

他用故事裡人物的嘴給讀者提示,紅樓夢有循環讀法,作者將後半部的結局寫在前半部裡。曹公沒有病死,而是入崑崙山修煉去了。小道士兩度上山,除了寂寞,尋著的便是比山下更荒謬虛偽的信仰掮客。兩度下山,除了江湖宗派便是政治仇殺。直要到故事的結尾,尋著了學貫佛道的武俠小說作者,方找著了活著的核心,而此外一切,都只能算是些「太輕太輕的事了」。算算日子,這位給了故事答案,民初在上海落腳的武俠小說作者,豈非該算是平江不肖生還珠樓主同輩人嗎,因此騰雲駕霧的劍俠故事,又隱隱連接上了寫實小說裡本該符合現代物理的體育技擊理論,讓小說有了根底。

循環讀法,道士下山,山下才是道。

黃粱一夢二十年,真正是不懂愛啊不懂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