殖民地的背景,香港本地居民對於英美語系的藝人接收度自然高一些,而定居在該地的異國人士也多,除了花得起錢之外,願意遠來異地討生活的大概本來就多少有些冒險性格,在演唱會場地裡對於舞台上的那些能量的反應也格外強烈外放,和這樣一群觀眾同處一室,那些從巨型喇叭傳出來的音響感染力都覺得強一點。要知道台上的人要講笑話也是得看場合,下面若不是來自相同文化背景的觀眾,講了深度梗沒人懂就自討沒趣了。因此幾乎去香港看演出的經驗都是美好的
十年後再來香港看迪倫伯,赫然發現身旁觀眾的樣貌改變了許多。
穿得整身名牌操著普通話帶著捲舌音的年輕人明顯多了些,他們的身影就像年初去巴黎奧塞美術館,見到的那些和梵谷名畫自拍的年輕人一樣,消費力正強,青春正高昂。台上唱得熱鬧,坐我旁邊的小哥開到全亮的手機裡微信群組也沒停歇過。身旁來聽第五次狄倫的死硬派老搖滾阿叔跟我唸說,不知道有多少人是來湊熱鬧,多少人是真的聽懂的,這樣的問題自然帶點搖滾阿宅自我標榜的菁英色彩,矯情如我當然有相同的疑問,但是我沒有答案。回歸二十年之後香港的社會樣貌改變,連演唱會的場景也不同了。
中國第六代導演賈樟柯,在以香港導演杜琪峯為題的的紀錄片《無涯:杜琪峰的電影世界 》裡受訪,說他第一次到油麻地的時候,看著報紙招牌都是繁體字的街景,那樣的生態讓他聯想到晚清。後來有機會碰了阿城,阿城說:「就是晚清啊!因為他們沒有經過民國,晚清香港就割讓了給英國,沒有經過中華民國,沒有經過中華人民共和國,一直保持她殖民地的樣子。」
今後香港會改變成什麼樣子呢?
我是第三次看迪倫阿公。查了一下,他已經七十七歲了。也許正和香港半島一樣從晚清留到現在一樣。像侏羅紀公園裡的那個琥珀球中的昆蟲,是活了千萬年的搖滾化石。整套從六〇年代搬過來的設備清單,沒有能在遠處就看清楚他的臉的巨大投影螢幕,沒有一千兩百瓦的舞台追蹤燈,坐得遠了,他和他的樂團就像是遙遠的皮影戲。
二十一世紀已經快要過二十年了,他還沒有要停下來的樣子。彈"Thunder on the Mountain"的時候
和他同代現在還能出來撈的歌手樂團,多多少少都在重複自己。儘管利物浦周華健Paul McCartney一樣還持續推出新的專輯,而且每張專輯能夠感覺到些許新的活力,但是要我再到東京看一次他唱"Live and Let Die"
「這個動作做了兩次了,無謂重複自己。」
「是嗎?不覺得。」
「不覺得才危險啊!」
對一個七十七歲的老人這樣期待似乎有些奇怪,但是仍然好奇,下次看到的他,會改變成什麼樣子?
也許未必有機會了。
AEG Presents : Bob Dylan & His Band @ Hong Kong Exhibition & Convention Centre 180804
Set List
1. Things Have Changed
2. It Ain’t Me, Babe
3. Highway 61 Revisited
4. Simple Twist Of Fate
5. Duquesne Whistle
6. When I Paint My Masterpiece
7. Honest With Me
8. Tryin' To Get To Heaven
9. Make You Feel My Love
10. Pay In Blood
11. Tangled Up In Blue
12. Early Roman Kings
13. Desolation Row
14. Love Sick
15. Don’t Think Twice, It’s All Right
16. Thunder On The Mountain
17. Soon After Midnight
18. Long And Wasted Years
Encore:
19. Blowin' In The Wind
20. Ballad Of A Thin Man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